職涯紀錄 | 國泰人壽MA(CIM)心得評價
2021.07-2022.06 第六屆
目錄
1. 前言-CIM是什麼、在幹嘛?
2. 評價-4/5顆星
3. 過程-兩個前台+兩個後台
4. 展望-正式落地,新一輪挑戰
前言
本篇分享過去一年在國泰人壽擔任CIM的經驗與心得。國泰金控底下有3個「MA」(儲備幹部)計劃-人壽的CIM、銀行CMA與金控的GMA,本篇分享的是在人壽底下的CIM。
國泰人壽MA在做甚麼?
雖然是隸屬人壽,但工作內容跟保險業務幾乎沒有關係;CIM的全名是Cathay Investment Manager,顧名思義就是在做投資的,輪調的部門主要為投資「前台」。
在台灣,壽險業有龐大的資金成本壓力,投資標的從傳統固定收益商品、國內外股票,到私募股權基金都有,也因此產生大量財金類學生的畢業出路,謝天謝地謝低利率。
在這個背景下,CIM主要的工作屬性偏向研究員-日常工作不外乎做產業/個股/總經研究、寫報告、開會討論、交易等。但與一般正職研究員不同的是:CIM可以去不同的部門「看看」,而每到之處會受到部門主管、同事特別關注與評鑑,定期也有階段性的驗收。如果對投資很有興趣,CIM是一個不錯的訓練場。
綜合評價
「重點放在前面」-從小被管院洗腦的觀念
我對CIM計劃的感受是很好的-推薦。
整體CIM計畫感受給予4顆星(out of 5): ⭐️⭐️⭐️⭐
面向一:學習成長 ⭐️⭐️⭐️⭐️⭐️
1. 輪轉機制設計-量少質精:
CIM的設計是在一年內輪4個部門;2前台與2中後台,前台各5個月,中後台各1個月,採5/1/5/1交叉。與很多其他MA輪轉設計不同的是-只有輪到2個前台,但期間長達5個月。
這樣制度有好有壞-但我個人是喜歡的。首先是待在同一個單位期間夠長,主管與同事也更有機會與誘因花時間、精力在你身上;反之,若部門多但時間短,除了能接觸的工作內容有限,可能部門來不及認識你,就要離開了。另一個好處是-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做較深入、完整的工作內容。一般每個前台會給你做到2–3個專案做-再挑一個微調成輪調結束的驗收報告。專案的性質則由所在部門決定,例如國際股權科就是推薦2支個股。
然而這個制度也有缺點,最明顯的是經歷的部門較少,故每人最後落地單位選項僅2個,且從另一個角度,每位CIM只有2顆好球可以把握,若2個去過的前台都沒有看重…那可能會有些就業危險。
2. 工作氣氛 -對新鮮人很友善,對CIM尤重視
僅以我的經驗的話,我認為國壽前台很適合新鮮人起步。在我輪轉的兩個前台單位,時常有報告與討論的機會,有兩點讓我意外且印象深刻-(1) 部門主管與同事普遍很認真看待你,你願意多做一些,就會有回報;(2) 主管普遍說話很客氣,即使不同意你的看法,仍然會給你尊重。
舉例:在我第一個前台部門,我跟Mentor講好利用每周科週會時間,進行小專題報告-報告主題/內容自選。(1) 每次報告科經理、同事會認真聽 + 問問題,(2) 報告有所不周,多用客氣+有建設性的批評。
3. 資源-券商服務100分
由於國人熱愛買保單等因素,國壽投資資金非常龐大,故成為很多券商的重要客戶。這一點在我第二個前台部門尤其明顯-券商/分析師回信很快,半夜一點秒回的例子也有。除了有讀不完(但不一定有用)的報告,還有參加不完的會議(券商會舉辦產業專家/公司管理層),只要有心,資源用不完。
綜合以上3點,很難想像有更好的環境可以給想踏入投資界的新鮮人,故給5科星星,強力推薦。
面向二:Work Life Balance ⭐️⭐️⭐️⭐️
如果是真的很重視work life balance的人,建議轉行;但國壽以投資/金融業算是對肝要求相對少的(當然部門間還是有差異)。CIM的話會再加上(1)階段性的大報告,以及(2) 需要「表現」的壓力,可能會再多花點時間。以我為例,我粗算一周平均花60小時工作,特忙時到70,其實就是一天10小加上周末兩天加起來10+。這樣的時數,大概還可以維持每周運動4–5天的習慣加上約會/興趣,應該對大部分人而言不算特別重。
面向三:給多少$ ⭐️⭐️⭐️
根據人脈廣大的同梯消息,國泰CIM薪資水準是同業MA中數一數二低的,原因不好說,但觀察下一屆CIM還是競爭激烈,短期內薪水應該是不會調漲。另外,僅大學畢業薪資會再打折,但這也本土企業慣例。
然而話雖這樣說,薪資這種東西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,我認為剛出社會工作不需要太在意薪水-工作內容是想學的東西才重要。我還有很多夢想想達成;現階段收入不過是一個起點,不是定位。
***Disclaimer: 以上評價必很主觀,每個人體驗與感受都有差異,請務必沾鹽巴看。
輪轉過程與收穫
我輪轉部門依序是:專案投資部 → 財務企劃部 → 證二國際股權投資科 → 投資會計二科。可以去哪個輪轉部門與落地單位怎麼決定的?除了第一個前台,都有志願表,但那是給主管參考而已,最終選擇權還是看主管。
專案投資部-出入武林,心態調整
該部門交易標的是私募基金、未上市、公共建設、興櫃股,而我主要接觸的是後三者。這段期間的工作內容我整理成3大塊:(1) 未上市投資案:剛好有未上市投資評估案可以接-金額不大所以主管放心交給第一周上班的我吧?!第一次做很生疏很緊張,好在Mentor一步一步帶+經理一路給回饋,最後相當有成就感。(2) 跟著去拜訪興櫃公司-一手研調產業趨勢:部門內有專精國內興櫃的學長,很慷慨地邀請一起參加會議-但是要先做作業!(3) 每周小專題報告:這是與Mentor討論的自主學習計畫,每周自選主題-有時是產業消息,有時跟近期拜訪的公司有關,會後同事主管也都會QA跟回饋-算是一個很好的輸出方式。
證二國際股權投資科-全力以赴
全名是證二投資部-國際股權投資科,顧名思義投資「國際股票」,但因為證二另有含蓋中國、越南的「新興股權投資科」,所以不含這2個市場。
由於落地到這裡是我當初投遞CIM的主因,剛進入壓力不小,但部門意外非常和善,雖然上頭頗嚴格+單位績效壓力大,但科上提供的支持與資源也很豐富,表現的機會也很多且自然,隨待的時間久了,壓力有減緩,成就感也開始偶爾出現。
這段期間做的事情整理成3步:(1) 找推薦標的-從產業開始,藉由券商報告、與分析師交流、多聽一些產業會議後,找尋值得做推薦的標的。這大概花1.5個月(中間還有小插曲 本篇略)。(2) 延續前一點,深入研究2家個股,做模型與豐富的報告,在科上報告。(3) 推薦後不是就沒事了,事後要追蹤、動態更新、提供操作想法;做那麼多研究重點還是要賺錢的。在這段期間,我很幸運-主要研究的領域恰好有兩位同事有類似的覆蓋,所以可以常常交流分享。
另外,科上定期開會算密集,早上也有早報,所以除了自己研究的領域以外,也有很多機會去學習其他產業與個股,待落地後也有模擬操盤,同時訓練研究與整體操作能力。
這個部門對於想要走股票投資的新鮮人真的在好不過-只需要擔心自己沒有把握好每個機會學習而已。國際股也特吸引我-一方面培養更廣視野,又可以持續用到英文-符合我的長期目標。
中後台輪調:財務企劃部、投資會計-多元學習(?!)
每次5個月前台玩完,會緊接1個月的中後台-有人說是用來休息的-但其實去中後台有很多好處-(1) 了解公司在幹麻:財企部是國壽的「整合」區,整合各個前中後台,連結最上層(副總etc)與外部監管單位、投資人(IR)。投會部則處理前台的每筆下單(有點複雜講錯請見諒),並依照神奇的準則與法規出現到財報上。(2) 認識人們、交朋友:在國壽這種大公司,中後台的存在大幅提升前台的工作舒服程度,但沒有去過中後台往往沒有感覺。去交流交流對大家未來作業都很有幫助,不只是冷冰冰的上下手業務關係。
結論
最後有幸可以落地到國際股權科,which我認為是個很好的開始。正式落地後將有新一輪的挑戰與個階段性目標等我。緊張是有的,但也很期待。